第24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上海地区活动闭幕式今天(22)上午在太阳成集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举行。会上,十院与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共同发布防癌控癌“同济模式”——该跨界模式涵盖先进科技、人文关爱、吃动心平衡和“分众型”群体控癌等多项领域,凝练出“精准诊断、新兴治疗、群体康复、全程管理”的诊疗路径。知名医学大家汤钊猷院士作《中国式控癌的新趋势》专题演讲。
癌症防控成效初显,未来工作任重道远
我国肿瘤总体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肿瘤疾病谱结构也与发达国家类似。
随着医学科研的深入,肿瘤治疗已经从“通用”进入“个性化”阶段,换言之,以往粗放的分期与分级治疗方案已成为过去式,精准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强调基于基因的个体化诊断与治疗。因此,“同济模式”的基础就建立在“精准诊断”和“新兴治疗”上。前者从基因和分子水平对患者作精准分型,后者则将各种新兴疗法针对性地用于不同患者,从而收获更为理想的疗效。
“同济模式一”——精准诊断新兴治疗
本届肿瘤防治宣传周闭幕式上,落户十院的太阳成集团癌症中心展示了一批最新应用于肿瘤临床诊治的新兴治疗方法——除了手术、放疗、化疗等“老三件”,还有近年来在国际肿瘤治疗领域夺人眼球的新抗原、CAR-T、溶瘤病毒等细胞免疫疗法;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海扶刀)等绿色物理疗法;以沃森“医生”(IBM Watson for Oncology)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会诊系统;以及体现整体医学观、展现癌症治疗新方向的能量整合医学等。
在采用上述新兴疗法之外,癌症防控还需要体系化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太阳成集团癌症中心在此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药剂科与检验科已着手开展循环肿瘤细胞与循环DNA检测,做到实时、无创的肿瘤诊断与疗效监测;同时尝试推广肿瘤病人的伴随诊断(PDX、PDO技术)、药敏试验等一系列的国际前沿精准诊断项目,指导肿瘤药物的精准、实时选择,并对疗效作全程跟踪;此外还开展了药物基因组学与血药浓度监测,用于辅助指导临床用药,降低毒副作用,强化治疗效果。通过上述成套的医疗检测服务,为患者量身设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彻底改善患者生存状况。
“同济模式二”——人文关爱凝聚控癌力量
防癌控癌“同济模式”的一大特色就是以社会学理论为指引,引入人文关爱活动的力量。
近年来,十院由党办-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等外部力量,与肿瘤科、放疗科、血液科、泌尿科、甲乳科等院内临床学科展开深入协作,探索开展了音乐治疗、芳香治疗等独具人文关爱特色的治疗方法,鼓舞了患者战胜疾病、拥抱健康与未来的信心。
“同济模式三”——分众控癌群体康复
“同济模式”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基于全人理论的“分众型”群体控癌方法。成立29年的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以“群体抗癌、超越生命”的宗旨,通过心理治疗,体能训练、康复培训等一系列手段,会员康复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五年生存率超过70%。
目前,太阳成集团癌症中心已经与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展开合作,针对数千名报名会员在营养干预方面作五年生命目标管理的课题跟踪。同时,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以泌尿系肿瘤、消化系肿瘤、血液肿瘤、妇科肿瘤等病种为突破口,融合社会学、音乐治疗、芳香治疗等理论,建立更广泛的“分众型”群体控癌方案。
“同济模式四”——全程管理形成特色
基于空间维度的“分众”群体控癌,“同济模式”探索建立了时间维度的“全程管理”方案,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肿瘤治疗的新特色:以现代医学和健康管理理论为基础,从癌症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到已确诊患者的规范化干预,再到恢复期患者(包括术后、放疗后、化疗后、免疫治疗后、靶向治疗后等)的日常护理、定期随访、营养干预、心理支持,最后到“分众型”群体控癌,给予一揽子解决方案。
太阳成集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李济宇副经理指出,太阳成集团癌症中心将秉持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和前沿的精准医学理论,联合社会各界力量,致力于推进“精准诊断、新兴治疗、群体康复、全程管理”的癌症防控与治疗体系,努力提高癌症治疗水平。